說元宵節(jié)是疫情拐點為時尚早,關鍵時期切不可掉以輕心
2020-02-06 17:50:26量子位971
2月5日確診病例首次出現大幅下降,疫情拐點即將到來?
最新疫情趨勢,似乎在說明這一點:
但下此結論,可能為時尚早。
因為從另外兩份國內高校做的模型來看,都預測2月中下旬將是全國疫情的拐點,即感染人數達到峰值。
所以現在還沒到輕敵和出門撒歡兒的時候。
此前雖然也有鐘南山高福等專家表示,樂觀估計,元宵節(jié)前后可能出現疫情拐點。但是這一切都基于當時的疫情認知,以及安全渡過返程高峰期這一前期下。疫情復雜,影響因素眾多,近兩天的專家分析紛紛認為,現在是最關鍵的時期。
湖北新增病例遠遠大于其它地區(qū),封城十四天,全省依舊在艱苦鏖戰(zhàn)。而浙江新增確診人數居高不下,樂清等城市開始了“最嚴出行管控“
病毒的傳播能力也超出了人們想象。僅僅15秒就可以傳染;剛剛出生30小時的嬰兒,也被確診。大家千萬不可掉以輕心。
兩個模型預測
清華大學從1月20日開始就建模對疫情開始進行分析。通過構建動力學分析模型,來進行預測峰值。模型的名稱為基于2019-nCov實證數據同化SARS案例模型。
預測認為,新增確診案例數峰值出現意味著累計確診案例數曲線出現拐點。
預測基于以下三個前提:
1、新型冠狀病毒的有效再生指數變化規(guī)律與2003年SARS大致相似。
2、假設新增案例數曲線大體是一個單峰形狀。即確診病例每日增長,直至這一每日數據是峰值數的十分之一。
3、假設不同的峰值日期用SARS數據構建預測結果,通過實證數據同化方法找出最可能的峰值日期。
根據截至2月1日24時的數據,對確診病例的預測結果如下:
△橙色為實際數據,藍色為誤差范圍內的模型預測數據,縱軸是確診病例
△2月1日之后7天預測數據
對比衛(wèi)生部數據,2月2日至2月5日的確診病例分別為17205、20438、24324、28018。可以發(fā)現,現實情況比模型預測要嚴重一些。
模型的預測結論:基于1月23日以后采取的封城、隔離措施,以及越來越有力的社區(qū)級監(jiān)控措施,我們通過對現有隔離、檢測、治療手段的估計(最樂觀的估計和一般估計),并且考慮到春運返程客流的影響,預測全國感染人數將在2月12-19日內達到峰值,在2月16日前后出現疫情拐點,累積確診人數最高值為4.2萬-6萬,之后逐漸降低并最終平息。
此外,上海財經大學數學學院和復旦大學數學學院在昨天也發(fā)表了一篇預測疫情的論文。
預測采用基于時滯動力學系統的傳染病動力學模型,在模型中引入時滯過程, 用來描述病毒潛伏期與治療周期?;?月23日到2月1日的數據進行預測。
△紅色為感染人數,黑色虛線為治愈人數
△各地區(qū)累計確診人數預測
對比官方,2月3日至5日的數據分別為20438、24324、28018。
研究認為,累計確診人數正在增加, 但增速已經放緩。模型預測結果為,在2月中下旬, 累計確診人數將趨于不變, 從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。
△全國在院治療患者總人數預測
專家對拐點時間的預測
對于疫情拐點,始終備受關注。
包括鐘南山在內的多位專家也有過分析表態(tài)。不過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表態(tài)的時間點,往往基于當時的疫情認知和數據,于是得出的結論可能也會有出入,但相比具體時間點,或許這些專家用來分析的論據和方法,更值得參考。
我們簡單一一回顧一下。
鐘南山
中國工程院院士,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(yī)學研究中心主任、高級別專家組組長,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專家組組長。
1月28日接受新華社采訪中,鐘南山院士表示:疫情何時達到高峰很難絕對估計,但應該在一周或者十天,就會達到比較高了,所謂達到高峰,就是不會大規(guī)模地增加了。
鐘南山院士還專門談到了春節(jié)返運的問題,雖然又涉及到差不多千萬的數字了回流,但他不覺得是一個很大的問題,因為在外頭過春節(jié)已經十多天了,要感染病毒的話也過去了,這個病也過去了,有就有、沒有就沒有了,有的話就在當地醫(yī)院治療了,那么這樣回來過了十幾天的話,感染人員數量可能就少了。但排查措施不能停。
所以按照當時發(fā)言的時間,鐘院士認為拐點差不多在元宵節(jié)前后。
高福
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。
1月28日,高福也得出與鐘南山院士一致的結論。在接受央視采訪中,高福表示:病毒發(fā)生有自身規(guī)律,目前防控措施在起到作用,疑似病例在減少,這是好的現象。如果按照現在的措施,應該在近期能看到一個拐點。大家預計元宵節(jié)情況可能好轉,按照現在措施,我個人比較樂觀,甚至我個人評估比這個還早。
蔣榮猛
國家衛(wèi)健委專家組成員、北京地壇醫(yī)院感染二科主任醫(yī)師。
2月4日,在央視播出的《新聞1+1》節(jié)目中蔣榮猛補充了最新判斷,他認為元宵節(jié)可能不會出現拐點。
原因如下:
我覺得(2月)6號不會出現拐點,它有可能還要過一個潛伏期。也就是說,我們從(1月)23號開始算,到6號是第一個潛伏期,再往后算14天,可能是(2月)20號。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疑似病人在增加。在下一個階段,有可能有更多的疑似病人會進入到我們的視野中進行排查。
張文宏
華山醫(yī)院感染科主任,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(yī)療救治專家組組長。他所領銜的華山醫(yī)院感染科是國家重點學科,參與過“非典”與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救治。
2月5日,張文宏發(fā)表了一篇《兩張圖給出返程與返工后的疫情走向,必以最大決心方能勝利》科普文,認為元宵節(jié)前后實現疫情拐點有可能,但也強調“目前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”。
張文宏認為節(jié)后的局面更為復雜,是疫情控制的關鍵期,也是需要全民參與的關鍵期。
結論是:
如果新增病例不下來,則該地區(qū)的防疫工作事實上已經打成消耗戰(zhàn)。如果您所在的城市新增病例成功從拐點下降,那么整個城市必須有超乎想象的決心,堅決鞏固勝利成果,在節(jié)后一定要盡量居家,出去必戴口罩,回來必洗手,絕不往人堆里跑。所有返程的人安靜地待兩周不出去,才能讓整個城市把病毒給活活悶死。
需要說明的是,張主任的這篇文章分析更詳細,建議進一步讀原文:
張文宏:兩張圖給出返程與返工后的疫情走向,必以最大決心方能勝利
王辰
呼吸與危重癥醫(yī)學專家、中國工程院副院長、中國醫(yī)學科學院院長。
2月5日,接受央視采訪時,王辰表示,現在的問題是,疫情的底數并不清楚,判斷根據不足。
因為現在社區(qū)和社會上未能進行隔離的病人,在家庭和社會的傳播威脅性還是很大。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管控,這個“拐點”無法預測。
還需要考慮病毒有可能不斷變異的因素。新型冠狀病毒是新加在人體上的,它還有不斷變異的可能,具體體現在傳播性和致病性上,這也無法預期。最后,人員流動、天氣變暖也是影響因素之一。
總之,綜合多位專家的分析概括而言,雖然疫情有望在元宵節(jié)前后出現拐點,但仍需全民參與、全民努力,做好自我防護(勤洗手,出門戴口罩,盡量不聚會),同時返工后繼續(xù)配合隔離,幫助一線醫(yī)護人員打好抗疫攻堅戰(zhàn)。
病毒傳播太厲害,不可放松警惕
病毒只要15秒就可以傳染!簡直稍不留神就會中招。
2月5日,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(qū)通報一例確診患者。沒有疫區(qū)旅行和其它接觸史,他僅僅在買菜時與路人(確診患者)在同一攤位有約15秒的近距離共同駐留,而兩人沒有戴口罩。
還有一對夫妻雙雙確診,僅僅因為丈夫在醫(yī)院柜臺取藥,和另外一位病毒攜帶者在一個柜臺共同駐留了50秒,當時兩人沒有戴口罩。而丈夫回家后又將病毒傳染給了妻子。
更有嬰兒出生30個小時,就被確診為肺炎患者。是否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尚無定論。
病毒不放過一絲一毫的的傳染機會,我們也不能放松一絲一毫。少出門,戴口罩,勤洗手,這是一場毫厘必爭的持久戰(zhàn)。
相關文章
- 伽萊健康:把握后疫情時代新風口
- 疫情放開居家自檢成趨勢,專家指出關鍵指標看血氧!
- 業(yè)務不停擺,服務不打烊,北京移動全力做好疫情期間通信服務工作
- 線上線下同享精彩課堂,好視通助敦煌四中戰(zhàn)疫情守教學
- UCloud優(yōu)刻得助力芯片企業(yè)沐曦疫情期間EDA算力迅速擴容
- 貝銳蒲公英智能組網R300系列助力疫情消殺機器人管理智能化
- 神州云動 CRM:敏捷售后“不掉線”后疫情時代的最優(yōu)選擇
- 智能機器人客服哪家好?竹間智能“科技向善”,助力疫情防控
- 中國移動“千里眼智能門磁”助力南充疫情防控工作
- 內置粵康碼、疫情助手,小天才電話手表Z8成孩子暑假出行保鏢
- 中移物聯網OneNET“防疫利器”,全方位筑疫情防控屏障
- 360蘇打辦公啟動免費會員活動,助力疫情防控保衛(wèi)戰(zhàn)
- 來酷科技以智慧零售前瞻性戰(zhàn)略,破冰后疫情時代3C數碼營銷瓶頸
- 芯頻跳動抓住新機遇,打造后疫情時代發(fā)展標桿
- 精準抗疫 四維圖新旗下世紀高通疫情時空分析平臺助力疫情防控
- 移動云視訊為疫情防控提供數智力量
人工智能企業(yè)
更多>>人工智能硬件
更多>>人工智能產業(yè)
更多>>- AIDC產業(yè)發(fā)展大會隆重召開,開啟AIDC新紀元
- 絢星破局AI落地困境,四大業(yè)務重構企業(yè)智能生產力新范式
- 騰訊啟動AI應用繁榮計劃,新一期AI共創(chuàng)營報名企業(yè)超300家
- 首都機場“AI繪空港”大賽完美收官,卓特視覺以技術賦能創(chuàng)意未來
- 打造張江人工智能創(chuàng)新小鎮(zhèn),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創(chuàng)新應用先導區(qū)再添發(fā)展新引擎
- 人機共生 · 智啟未來——2025高交會亞洲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(yè)鏈展主題發(fā)布
- 北京數基建發(fā)布“知行IntAct”混合智能體產品,以AI定義城市治理新范式
- 新時達“精耕小腦”,與大腦協同,加速具身智能垂直落地
人工智能技術
更多>>- 騰訊開源框架 Kuikly 再升級!率先適配 “液態(tài)玻璃”,原生體驗更極致
- 外灘大會首發(fā)! 螞蟻密算推出AI密態(tài)升級卡 實現零改動“即插即用”
- 騰訊優(yōu)圖攜Youtu-Agent開源項目亮相上海創(chuàng)智學院首屆TechFest大會
- 2025外灘大會:王堅暢談AI變革,普天科技錨定空天算力新賽道
- 騰訊正式開源Youtu-GraphRAG,圖檢索增強技術迎來落地新突破
- 聲網兄弟公司 Agora與OpenAI 攜手 助力多模態(tài) AI 智能體實現實時交互
- Qwen-Image-Edit 模型上線基石智算,圖像編輯更精準
- 火山引擎多模態(tài)數據湖落地深勢科技,提升科研數據處理效能